小黄树的诞生

ytree = yellow tree = 小黄树

无处不在的树

在计算机科学课程里,有各种树的概念,例如二叉树、二叉树查找树、平衡二叉树、哈夫曼树、B树、红黑树等等。在软件开发领域,树结构也常见,例如:一本书的目录、一个大公司的各个部门、软件系统的菜单、家庭族谱等等。 目前最火热的人工智能(AI),树型结构的应用更是前所未有。例如,提炼一篇文章的要点需要树; 展示一大类病菌家族需要树;展示一类药品需要树等。在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研究领域,树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 近年来,诞生了思维导图这样的新型工具 —— 有效帮助人们建立复杂的思维导图、知识树,其本质就是树结构。

可见树结构很普遍。然而,树结构却不是人类最初采用的交流形式。人类发出的语言是串行的,听阅也是串行的。 但是树为什么出现?当人们开始关注提高记忆和思维时,发现树结构比串行信息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性:清晰的结构、高密度信息、可伸缩性等等,更多特性取决于开发者的实现。

记忆活动的基本步骤

思考一下,打枪前先做什么?瞄准,也是聚焦!记忆前要做什么?聚焦,聚焦在那些需要记忆的要素上。要素之间存在某种联系,或强或弱,也可能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,具体是什么联系,由你——记忆者来发现并定义。怎样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义联系呢?那就要对要素进行比较、归类。

比较:非常重要的一步,很多信息或要素,相似但不相同,需要通过仔细比较,识别它们的异同,不能笼统对待。

归类:经过比较,知道信息或要素如何归类,归类是信息的优化存储、建立记忆索引。

相反,如果从定义出发,那么可以做分解或者列举,甚至穷举要素的思维风暴操作。不管是归类还是分解,都有必要遵循科学的 MECE法则,确保每个要素都是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。

穷举:穷举是思维的开拓性活动,是基于现有已处理的信息进行探索性思考的步骤,是推理和创新的来源。

小黄树是聚焦的工具

俗话说,做了才有印象,手动了才有记忆。因此,关键不是创建了多少树,而是在创建过程中产生了多少思考和关联。 聚焦意味着关注重点,撇开非重点。在重点内容上进行:联系、列举、比较、归类、计数(快速测试是否漏记的方法)。如图所示:

小黄树也是学习进度的小帮手。例如,你正在掌握linux关键目录的作用,你今天学到了ect目录,并做好了打勾标记,下次再学时知道从哪开始。如图

人的思维本身高度灵活,无限延展,任意组合,这是思维的神奇之处。小黄树这种高度契合这种思维活动:功能高度灵活,可通过空格自动拆分快速初始化思维树,然后通过鼠标拖拽,实现灵活归类;小黄树风格整齐划一,方便比较; 支持可由树转换为JSON数据,或者相反;也支持从树到图的转化等等。无论是用来知识梳理,还是思维风暴,小黄树都是恰到好处的工具。

然而需要强调的是,树不是终点,树可以逆转为串行信息,这也利于记忆。显然,经过树的整理,这个逆转会更加简洁明了。

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具,最怕的是没用任何工具。当你开启神奇的记忆之旅,勿忘小黄树,小黄树可成就你的超级记忆梦。

小黄树的地址是:https://ytree.fun,推荐在电脑端用Chrome浏览器访问。